信阳毛尖毛尖茶百科

如诗入典毛尖王

时间:2014-04-06 22:47

  “采花毛尖”,一张中国名牌农产品名片,茶中极品。
信阳毛尖官网 http://www.xymjtea.com/5/view-1380038.htm
  “毛尖王”,一个伴随“采花毛尖”风雨一路的王姓土家汉子。
  
  与茶结缘
  
  1975年4月的一天,正是茶山泛绿、茶园飘香的季节。采花中心茶站新来了一个“亦工亦农”。“亦工亦农”是那些年的一种独特的用工方式,忙时请你来,闲时请你走,月工资三十七块半,二十块交生产队,十七块半留作已经用。
  这个19岁的小伙中等个头,眉清目秀,老实忠厚。虽说是个临时工,却把自己当成了茶站的主人;起早扫院子,烧水发窝子,扛起茶包一路风,脚不停手不住,勤奋好学,勤快麻利。
  一晃到了9月底,忙完茶事该走人了。县公司的领导和站里的师傅们却舍不得放这个格外招人喜欢的小伙走了,怎么办?
  要么是机遇降临,要么是老天安排好的,这个叫王诗典的上家小伙注定要和茶业结下一段不解之缘。刚好公司有一个老职工退休,“退一补一”,他被招了工。
  学生时代家中的困境给王诗典留下了太深的记忆。山里人穷,怪不得大山,大山无罪,大山无语。大山虽然给了上家人满山的茶,但是在自然生成状态下,产量低,价出卖不起来。但对祖祖辈辈生在茶山,长在茶乡的王诗典来说,这发财的主意,还得打在茶身上。
  采花中心茶站下辖4个站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诗典被派到老茶区前坪。农民的儿子与农民打交道,心境相同,血脉相通,他打骨子里有一种亲近感。
  那个时候,漫山遍野有茶,家家户户做茶,原始粗放的采摘、制作方法代代相传。一季茶下来,落个几十上百块,算是很了不起的收入了。有个叫陈淑娥的茶农,有一年开园,头一天他的茶只卖了一级二等,王诗典告诉他采摘、制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把握的火候,同样的鲜叶制出的茶,第二天居然达到了一级一等。手握200多块卖茶钱,陈淑娥激动地手直抖:“我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钱,是茶站的师傅们帮助了我,是王诗典教会了我。”
  或许是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一开始,茶叶低产田的改造不被茶农们所接受,不少入还带着抵触情绪。站里当时有个标准:每改造一亩茶园,补助饼肥、碳铵、磷肥各200斤。没想到有的茶农挪作了他用,还有的困难户把肥料卖了给学生报名。
  为了让茶农们转变观念,站里花了不少气力。发资料、送技术、请能人、做示范……渐渐地,茶农们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开始认同王诗典的做法。
  就这样,王诗典在前坪站一干就是16年。16年,茶农的疾苦,茶农的朴实,茶农的需求,茶农的愿望,他感受得真真切切;16年,他与茶农休戚与共、风雨同舟。
  
  “采花毛尖王”
  
  1993年,王诗典当上了采花中心茶站站长。
  采花,一个艳丽又悦耳的名字,这里群山叠翠,云雾缭绕,春夏润雨和风,秋冬冰雪覆盖,生态环境纯净天然,自然风光旖旎如画;这里平均海拔900米,土壤肥沃,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早在公元1600年,英商宝顺合茶庄就挂起金字招牌经营茶叶;那时,五峰红茶就已从这里踏上茶马古道,飘洋过海,远销英、美、俄等好些国家。建国后,这里成为“宜红茶”的主产区。
  这里一草一木,一石一坡,没有人能比王诗典更熟。这里是他的家乡。想改变家乡茶叶加工方法原始、小农作坊经营现状的心,恐怕也不会有人及得上王诗典的热切。
  但当时的采花中心茶站,固定资产只有八十万,产品是既无品牌又无包装的大宗茶,红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一半,主要销售点仅限于县内,年销售额不超过100万元。
  王诗典上任伊始,就把采花茶叶的创新发展作为自己的追求和目标。他清醒地认识到,现如今,茶叶消费的潮流正朝着高档名优绿茶的方向发展,家乡的茶远远不适应市场需求。无论是采花还是整个五峰,不走名优茶开发之路,茶叶生产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
  要做的事情太多,该从哪里人手?王诗典决定把提高采花茶叶的科技含量作为突破口。
  要提高科技含量就必须请专家。王诗典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来了县里的茶叶专家许锡亭、覃士才。那段日子,王诗典和专家们一起,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茶农采摘鲜叶;晚上,选料、杀青、揉捻……反复研究,反复记录,以求找到茶叶加工的最佳参数。经过一年的攻关和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一种香高、汤碧、味醇、汁浓的毛尖终于研制成功了。王诗典、专家、茶农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采花毛尖。
  喜和忧同期而至。研制初见成效了,但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王诗典眼前:老茶树的芽茶产量不高,直接影响到“采花毛尖”的产量。
  只有寻找良种,坚决改造茶园。王诗典别无选择。
  福建省的“福鼎大白”是首选品种。可是,福建的茶移栽到采花,能不能成活?谁也没有把握。王诗典以每亩900元租了10亩地进行试验,一年下来成活率很不错。于是,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连块成片的原则,王诗典把母本园和推广点选在星岩坪村。他耐心地跟茶农做工作,细心地传授技术:沟坯宽深、底肥用量……每天早出晚归,走遍各组各户。一年的辛苦,换来几百亩新的标准茶园。
  “采花毛尖”研制成功了,茶园基地扩大了。看到了发展势头的王诗典又赴省城请来原省茶科所所长刘付裘研究员和专家方惠兰等专家。他有一个更新更大胆的设想,在采花毛尖的基础上生产特级毛尖――采花毛尖王,作为采花茶叶形象品牌来倾力打造。
  1997年,采花中心茶站进行公司化改制,成立了“绿珠牌采花毛尖有限公司”,王诗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就在这年3月,极品采花毛尖王进入了研制阶段。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开发研制,在原来的采花毛尖的基础上,通过品种改良、采摘时节、揉制技术、分级择拣等数十个环节的创新,2000年,极品茶“花毛尖王”终于问世了。也就是在当年,“采花毛尖王”市场价每公斤卖到3600多元,在北京、广州的春茶博览会上,市场最高价每公斤卖到16000元,“采花毛尖王”茶叶加工方法同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王诗典笑了,他的笑脸写着太多的内容……
  
  改制与整合
  
  2003年,“绿珠采花毛尖有限公司”面临着一步难棋――改制。
  体制几次变迁,从县茶叶公司领导下的采花中心茶站到归真集团属下的“绿珠采花毛尖有限公司”,其间的债权债务、资产评估怎么才能一致?凝聚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关注,各部门倾情帮扶,专家们倾注心血研发出来的“采花毛尖”,这个位于湖北十大名茶之首的无形资产价值连城的品牌还能保得住吗?
  一石击起千层浪,对“绿珠采花毛尖有限公司”实行竞拍的方案一出台,来自多方面的各种议论此起彼伏。
  消息传出,茶农们纷纷到乡政府上访,“是不是不要王诗典当经理了?”“说我们靠茶叶发了财,不如说我们发的是王诗典的财,发的是毛尖公司的财。”“多几个王诗典才好

哩!”
  自己能带领大家打造“采花毛尖”,就能带领大家保住“采花毛尖”!良知和责任在驱使他。
  王诗典在竞拍如愿胜出。
  2005年6月,在竹溪召开的全省名优茶生产经验交流会上,省农业厅传出消息:将重点打造一个在全省叫得响、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茶叶品牌,并扶持其力争进入全国名茶行列。
  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为湖北茶叶争取荣誉的大好时机。消息一经传出,五峰、竹溪、英山、夷陵、鹤峰等茶叶主产县区跃跃欲试,争夺异常激烈。
  王诗典心动了,他甚至有“天降大任于斯”的感觉。但他也十分清楚,五峰在竞争中并无明显优势。全县大小茶厂400多家,但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单个绝无竞争能力;全县茶叶品牌多达190多个,犹如满天星斗,虽然闪烁,但不耀眼。“各吹各的调,各喊各的号”,致使五峰没有一支在全省特别叫得响的名茶。
  王诗典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联合几家大茶厂,联合众多茶界精英,巧打“组合拳”。虽然大家曾经是生意上的对手,为了大局,为了五峰,也为了湖北。理当摒弃前嫌,用胸襟去承担责任。
  2005年下半年,王诗典与沈厚锦及其他5家业主组建成立了“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重组后的湖北采花茶业资产总规模达到7081万元。新任董事长王诗典信心十足:全省虽说有4000多家茶厂,但销售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仅5家,凭“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的实力,打造鄂茶第一品牌舍我取谁?
  为了继续保持和改进采花毛尖茶的品质和风格,增强采花毛尖在全国茶叶行业中的影响力,王诗典直奔省城,聘请省内最著名的茶叶专家组建专家智囊团,指导产品开发;同时,采用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制茶设备用于生产。在王诗典的力主下,2006年公司斥巨资新建了湖北第一条机械化、连续化生产线,改传统的半机械化加工为全自动化加工,使产品质量更加稳定,并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坚持质量为本的经营理念,产品质量不断上升,经农业部茶叶监督检测中心检测鉴定,“采花毛尖”的理化指标、生化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励茶农,他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把茶农变股东”的思路,这样一来,茶农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稳定了公司的产品原料来源。2006年,公司为茶农分红50多万元,让近10万茶农也尝到了采花毛尖品牌提升的甜头。
  一年,只一年。2006年7月,在省农业厅对全省115支知名茶叶品牌进行的质量评审和科学论证中,“采花毛尖”以其生产规模最大、产品知名度最高、市场覆盖率最广、品牌信誉度最佳而被认定为“湖北名茶第一品牌”。10月,在由农业部组织的“中国名牌农产品”的推选活动中,“采花毛尖”再次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和过硬的产品质量,与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建大红袍、云南普洱茶等12支久负盛名的“大牌明星”茶一道入选“中国名牌农产品”,成为湖北省唯一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的茶叶品牌。它的产生结束了鄂茶优而不名的历史,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茶叶产业的发展,在我国茶叶行业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跨入了中国茶业群英的殿堂,面对中国茶叶的最高荣誉,王诗典心潮翻滚,百感交集。手中沉甸甸的奖牌在告诉他,什么叫任重道远。
  
  超越梦想
  
  采花毛尖的姿色,采花毛尖的神,采花毛尖的身价,采花毛尖的未来,吸引了好些多情的目光。
  站在全省战略的高度,站在鄂茶发展的高度,在省农业厅等部门的推动和支持下,2007年3月,王诗典代表采花茶业有限公司与来自宝康、竹溪、竹山、恩施、夷陵、鹤峰、宣恩、大悟、长阳、远安、谷城等地的13家茶叶企业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共同打造采花毛尖品牌。
  “鄂茶航母”,不仅是一个庞然的身躯和诱人的名字,我们甚至已看到了她的雏形。
  从前坪站到采花中心茶站,再到绿珠采花毛尖有限公司。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直到如今的湖北采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些名称的变迁,记录了王诗典的人生轨迹,也印证了王诗典前行的脚步。
  “毛尖王”在此时并没有陶醉在昨日的辉煌之中,他又在憧憬着明天――
  明天,明天得奋力拼搏,再续辉煌,继续坚持“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的茶文化”。
  明天,明天要充分发挥品牌等优势,将“采花毛尖”打造成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将“湖北采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成为全国知名茶叶企业集团。
  明天,明天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航母即将启航,行进在波涌浪卷的汪洋大海中。已经伴随“采花毛尖”风雨一路的王诗典仍将站立船头,扑面而来的是有声有色的雨,如诗如画的风。
  
  (责任编辑 冯 潇)

版权声明:本文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信阳毛尖百科
信阳毛尖辨别
三种方式四个要点 古丈毛尖的正确泡法 和你一起走进古丈毛尖 古丈毛尖,属 绿茶 类,古今名 茶 ,因地得名,产于湖南武陵山区古丈县,境内崇山峻岭,谷幽林深,溪河网布
信阳毛尖商城